网上有关“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呢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呢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陆逊这个人曾经是孙权极为看重的人。在他年轻的时候,为孙权打江山曾经出了不少力,东吴有几次差点被灭,多亏仰仗他,才躲过了。大家也都知道刘备对谋得东吴是蓄谋已久的,经过长久的策划后,他终于发动迅猛攻势。刘备带着浩浩荡荡的蜀汉大军打来了,多亏陆逊沉着冷静的指挥,才击退了强劲的敌人。这位如此有军事天赋的人怎么就会在晚年惹得孙权厌恶呢?
其实跟他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,他这人有些好管"闲事",换句话说就是他做事没有分寸。陆逊老了,孙权的年龄当然也不会年轻。作为实权的掌控者孙权,那个时候本就对王位继承人人选非常敏感。陆逊倒好一个劲儿在孙权面前,说太子有多好、有多优秀。孙权能忍?作为权力的最高掌控者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干涉皇位继承人选。况且孙权这个人,对权力本就颇迷恋,根本就不想早早把权力下送。
后来太子去世了,本来以为他会安分点。结果他又自愿卷入漩涡,跑去与鲁王争斗。为何呢?究其原因还是为了死去的太子。虽然太子死了,但是他还是有后人继承他的位置的。所以陆逊就是为了帮助太子的后人上位,又开始在孙权面前东说西说。对于孙权来说,这无疑是在挑衅他的威严,毕竟他本人还没有去世,怎么陆逊就这么着急想要扶新人上位呢。于是孙权就对他采取冷淡战略,以示惩戒。其实在我看来,孙权并没有真正想要逼死陆逊,只是对他的有些行为非常不满。
总而言之,陆逊会有这个下场,还是因为他自己摸不着上位者的脾气。作为皇帝的孙权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臣子,只对自己尽心尽力。可是陆逊倒好整天在孙权面前提及太子和有关太子的人。本来陆逊就手握重权,要是他起了谋逆之心,去帮助太子谋夺皇位,那孙权可就惨了。所以孙权还是决定先发制人,于是才有了逼死他的场面。
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?
陆逊祖上世代为官,家世显赫,出生于江东的大族。但是到了汉末之际,陆氏家族兴旺的重担基本上落到了陆逊的肩膀上。而陆逊想要保持家族兴盛不衰,就必须出仕效力于孙吴政权,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家族的实力和地位。陆逊初入孙氏政权的时候,官职地位并不高,但是随着他在军事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,后来逐渐得以重用。纵观他的一生,可以说陆逊的军事才能确实非同一般,在很多决定东吴命运的战争中,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可是,就是这样一位对东吴贡献极大的将领,却最终被孙权迫害逼死,这又为何呢?
正所谓?千军易得一将难求?,而对于陆逊这样的顶级大将在当时更是十分的难得,可以说夷陵之战要是没有陆逊的指挥,东吴必然失败。若是此战一败,那么东吴的命运将会很惨,很快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。那么孙权也不至于糊涂到这个地步,无缘无故的杀了陆逊这样的人才,这不是令?亲者痛仇者快?吗?但最终的事实,确实是孙权逼死了陆逊,那么这里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?
首先,不可否认陆逊确实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,这一点孙权也是心知肚明,不然也不会重用他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就没有任何矛盾的存在,其实他们表面上看似和谐,但实际上他们只不过在满足各自的需求罢了。孙权争取各方人士的支持,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称王称帝,不断的加强皇权。
而陆逊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比较多,虽然长期投身军旅,但是骨子里却是儒家那一套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轻徭薄税,施德于民。可是孙权为了实现自己的帝王梦,完全反其道而行之,不仅大力推行专制,而且长期致力于征战。这就导致了孙权与陆逊的矛盾逐渐加深,而长久的矛盾则必然会导致激烈的斗争。不过,孙权作为东吴的一把手,自然占据绝对的优势。当然除了二人思想上的分歧,孙权迫害陆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那就是陆逊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造成了威胁,当时的孙权已经年过六旬,身体逐渐不行了,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过世之后孙吴政权能否一直稳定。逼死陆逊绝不是仅仅适应维护太子那么简单,而其根本的原因就是陆逊当时已经对孙吴政权构成了威胁。他是担心将来儿子继位之后,控制不了陆逊,因此孙权为了削弱其势力,就先清理了陆逊的一些党羽,然后再逐步清除掉陆逊。
我们从后来孙权为太子所选择的辅政大臣便可以看出,那些声望较高,势力较为雄厚的没有一个被选择了。反倒是那些资历不高,势单力薄的臣子成为了辅政首选对象。这就足以看出,孙权为了让孙氏政权的稳定是有多么的谨慎。孙权自以为如此一来便可保东吴无恙,但是他错了,他的这一些列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与江东朝臣的关系,而且动摇了孙氏政权的基础,试想一下没有了江东各大家族的鼎力支持,孙吴将如何能发展壮大?而陆逊作为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,他的死去,不仅会导致孙氏政权与江东大族关系的紧张,而且更加断送了东吴的未来,加速了孙吴政权的灭亡。
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、功劳很大的大臣,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。吕蒙死后,陆逊成为抗拒魏、蜀二国的主要支柱。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,主要在军事方面,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。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,虽口头上说:有超世之功者,必应光大之宠,怀文武之才者,必荷社稷之重。但事实是: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、黜降鲁王之谏,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、顾承、姚信,诛亲近陆逊的吾粲。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,使逊愤恚致卒。逼死了陆逊。孙权所以逼死陆逊,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,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。根据当时情况,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,约有以下四个原因:(1)逊世江东大族,从祖康,庐江太守,康子绩,郁林太守,绩从子瑁,选曹尚书。逊族子凯,建武校尉,凯弟胤,交州刺史。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,任豫章太守。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,任左节度,加奉车都尉。谭弟承,奋威将军。逊外甥姚信,太常。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,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。(2)吕蒙死后,逊一直镇守武昌,声望至隆。吴国权要,上自太子登,下至步骘、诸葛瑾、潘浚、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,特别是逊功高震主,为权所畏忌。到孙权统治的后期,三国疆域大致已确定,权对外攻虽不足,守则有余。即无逊,亦可划江自保,无何重大危险。所以权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,就借立太子事,悄悄地逼死了他。(3)孙权为身后之计,怕嗣主驾驭不了逊,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,孙权越疑惑不安。权在逼死逊之前,先剪除其亲党。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,但挑选的首辅,却是资望较浅、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,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、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。从史书记载上看,孙权于武多文少的吕蒙、淩统、朱然等病死后,极为哀悼伤怀。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,并且还追诘逊子抗。这不是由于猜忌逊,还是什么呢?(4)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,即逊为孙策之婿,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,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,但当逊功高震主时,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。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,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,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。寿在《孙策传》评曰:割据江东,策之基兆也,而权尊崇未至,子止侯爵,于义俭矣。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,认为这样作,是为了正名定本,使贵贱殊邈,然后国无陵肆之责,后嗣罔猜忌之嫌。孙盛这种看法,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。权既定孙和为太子,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,使之觊觎太子宝座,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,使贵贱殊邈呢?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,而策子却终身为侯,不是亏待是什么呢?这一点,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。史言:吴主寝疾,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。权病了,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,却偏向兄长祷告,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,怕他怪罪,所以才有此举。权之猜防逊,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。陈寿拿权与句践相比,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。非深知权之为人,固不能道此。因此,我们可以概括为一句话,孙权与陆逊两人的矛盾乃是君主专制与权势大族矛盾的体现。孙吴统治集团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、导致了吴国的衰落。
关于“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呢?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怜夏]投稿,不代表拾光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7k54.com/shiga/9687.html
 
  
  
  
  
  
  
 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拾光号的签约作者“怜夏”
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呢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呢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陆逊这...
文章不错《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呢?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