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?

网上有关“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
1、情节不同。

《莺莺传》中莺莺是孀妇,区别与后来作品中的少女;对于张生,莺莺最终是“自荐枕席”主动示爱;张生曾几次赴长安,应为赶考;莺莺弹琴,张生窃听。

当张生再次赴京时,莺莺已预感自己与张生终是分别,预感悲剧;张生最终对莺莺是“始乱终弃”,当与友人谈及此事时,又斥莺莺为“必妖于人”的“尤物”,足见其薄情。

《西厢记》中张生对莺莺的感情是非常主动的,主动向红娘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;张生与莺莺的初次正面接触是其偷听莺莺焚香祷告,张生吟诗试探,莺莺回之。

张生与莺莺初次交欢,是莺莺寄诗约定的;张生赴京赶考是因为崔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,被迫去的;张生最终是中得状元。《西厢记》与《董西厢》都深入对人物的情态、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描写,《莺莺传》则不具备此特色。

2、结局不同。

《莺莺传》最终以张生的“始乱终弃”悲剧结尾,莺莺委身他人,张生另娶。《西厢记》张生中得状元,除授河中府尹,娶得莺莺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
3、艺术特色不同

相较于《莺莺传》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,《西厢记》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,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,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。《莺莺传》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,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,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,令人厌恶。但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里的张生却勇于追求爱情,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,既可爱又感人。

扩展资料:

一、《西厢记》

1、创作背景

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故事虽本唐代元稹《莺莺传》,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《西厢记诸宫调》。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。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,愤而辞官,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。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,开始了杂剧创作。

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,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《莺莺传》改编成《诸宫调西厢记》,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。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,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。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。

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,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的写作。该剧大约写于元贞、大德年间(1295~1307年)。

2、后世影响

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成南曲《西厢记》,清代以后昆曲、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,而且对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和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如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三回的回目“《西厢记》妙词通戏语 《牡丹亭》艳词警芳心”即直接关涉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。

历代文人对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尤为青睐,现传明、清刻本不下百种,为古典剧作之冠。拉丁文、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俄文、意大利文、日文等均有译本,影响所及,遍布全球。

一、《莺莺传》

1、创作背景

传奇小说名篇。元稹撰,原题《传奇》,《异闻集》载此篇,还保存原题,收入《太平广记》488卷,收录时改作《莺莺传》,沿用至今,又因传中有赋《会真诗》的内容,俗亦称《会真记》。

其篇末说:“贞元岁九月,执事〔友〕李公垂(李绅字)宿于予靖安里第,语及于是,公垂卓然称异,遂为《莺莺歌》以传之。”今考出是贞元二十年(804年)九月,元稹将故事讲给李绅听,李绅作《莺莺歌》,元稹写了这篇传奇。

2、后世影响

《莺莺传》在唐传奇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在它之前小说,如《离魂记》、《任氏传》、《柳毅传》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,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。《莺莺传》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婚恋人情。

自它开始,陆续出现了《李娃传》、《霍小玉传》,使唐人传奇中这类题材创作达到了顶峰。《莺莺传》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、流传最广的传奇作品之一,故事广泛流传,北宋以降,士大夫“无不举此以为美谈,至于倡优女子,皆能调说大略”。

当时,李绅就受其影响,写了《莺莺歌》,宋代有赵令_《商调蝶恋花》鼓子词、《莺莺传》话本、《莺莺六幺》杂剧,金代有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,元代有王实甫《西厢记》杂剧,明代有李日华《南调西厢记》、陆采《南西厢》,清代有查继祖《续西厢》杂剧、沈谦《翻西厢》传奇等。直到今天,活跃在**、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,《莺莺传》仍是其源头。

百度百科-崔莺莺待月西厢记

百度百科-莺莺传

唐元稹的《会真记》与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不同点:

1、男主角形象不同,《会真记》的主角是元稹,在书中元稹是一个对痴情的莺莺始乱终弃的负面形象。而《西厢记》中张生却是一个信守诺言,洁身自好的正面形象。

2、结局不同。《会真记》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,结果是莺莺被遗弃,是个悲剧的结局。《西厢记》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,答应其婚事,大团圆结局。

3、主旨不同。《会真记》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,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。《西厢记》反映了封建时代少男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。

扩展资料:

内容简介

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**崔莺莺,一见钟情,而无计亲近。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,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;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,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,解除了危难。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,张生相思成疾。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。

几经波折,在红娘的帮助下,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。崔母觉察迹象,拷问红娘,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,勉强答应了婚事,却又以门第为由,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。十里长亭送别之后,张生到京考中状元;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,说张生已在京另娶,老夫人又一次赖婚,要莺莺嫁于郑恒。后张生赶来,郑恒撞死,崔、张完婚。

《莺莺传》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,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。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,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。在郑氏的答谢宴上,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,婢女红娘传书,几经反复,两人终于花好月圆。

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,滞留京师,与莺莺情书来往,互赠信物以表深情。但张生终于变心,认为莺莺是天下之“尤物”,还搬出商纣,周幽王亡国的例子,证明自己“德不足以胜妖孽”,只好割爱。

一年多后,莺莺另嫁,张生也另娶。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,要求以“外兄”相见,遭莺莺拒绝。数日后张生离去,莺莺回诗决绝“弃置今何道,当阿且自亲。还将旧时意,怜取眼前人”。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“始乱终弃”的行为是“善于补过”。小说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,美化张生,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。

百度百科-莺莺传

百度百科-崔莺莺待月西厢记

关于“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?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
本文来自作者[静柔]投稿,不代表拾光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7k54.com/shiga/7558.html

(22)
静柔的头像静柔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静柔的头像
    静柔 2025年09月07日

    我是拾光号的签约作者“静柔”

  • 静柔
    静柔 2025年09月07日

    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...

  • 静柔
    用户090706 2025年09月07日

    文章不错《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?》内容很有帮助